目前分類:展卷尋新意 (1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在兩部長篇(《生成姬》、《瀧夜叉姬》)之後,恢復短篇的《夜光杯卷》宛如受過那名為「好漢子博雅」的精神洗禮,果然不愧書腰紙帶上所說:「被譽為陰陽師系列最溫暖的療癒系代表!」,這《夜光杯卷》簡直就是為了源博雅此人而寫的短篇作品集呀!

笛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讀完《銀狐》的最後幾行後,我深深地覺得,這部小說不該歸類於動物小說;無論用哪個角度看,書中動物主角「銀狐」的存在感,都沒有鐵木洛老漢和薩滿教來得高。

笛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重要的事情必須輕描淡寫的說」──

「你就像我,都不會說謊」,父親再自然也不過的一句話,輕易地,打破了父子倆間那層若有似無的、名為「基因」的隔膜。

在抒發感想前,我想先提提自己是如何接觸伊坂幸太郎的作品的。在看見夾在宮部美幸小說裡的試讀本前,我對「伊坂幸太郎」這個人毫無興趣,且若非有宮部老師的推薦語,《死神的精確度》試讀本根本沒機會讓我翻開──感謝宮部老師!無論是這篇文章的主角《重力小丑》、我的入門書《死神的精確度》、頗負盛名的《奧杜邦的祈禱》、不太得我心的《蚱蜢》、令人哭笑不得之餘又發人深省的《沙漠》……等,都讓我感覺到一種與其他推理作家截然不同的創意──不,應該說是天馬行空但又沒有太超過,勁爆卻不得不承認材料的取得沒那麼特別……總之,若真要形容,那我非得引用某書中(一時想不起來)的形容法不可了:角度大概是五十七度--非常、非常微妙,以致於我在閱讀伊坂的作品時,一面咂嘴想著「這什麼東西啊」,一面情不自禁地繼續翻閱、難以釋卷。

《重力小丑》,便是在「伊坂式」的劇情鋪陳中,加入了一個十分平凡,卻讓我心痛又感動得難以名狀的元素──親情。

在我的刻板印象中,日本人奇怪地(對我而言)非常重視「血緣」,《重力小丑》把這個代換成「基因」,不但較具現代感,在科學權威下更是「不容質疑」。隨著故事的進行,我可以感覺到主角‧泉水─不管他是為了弟弟‧春還是為了自己─極力地想要破壞這種東西,且一直很努力地去證明另一種東西──即「親情」。

在《重力小丑》的許多角色中,我最佩服也最受到感動的便是養育泉水和春的雙親。一個人格的養成,家庭佔了很重要的因素;說出「春是我的孩子、我們家的次男、你的弟弟,我們是世上最好的家庭」的父親,和微笑著掄起春的優勝畫作、狠敲口出惡言的評審委員的母親,有這樣的雙親,才有泉水和春這樣的兄弟──他們緊抓著彼此名為「親情」的連繫,在許多事件發生時,更是不斷地確認,即使一切落幕後仍是如此,直至父親的一句話,才讓所有的不安、徬徨煙消雲散,讓他們可以不用再頻頻確認彼此的連繫--還用說嗎?他們當然是一家人。

「眼睛往往看不見最重要的事物」──伊坂幸太郎透過《重力小丑》,讓我看見了。

笛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貓,要怎麼彈?在翻開《彈貓老人歐魯歐拉內》前,我還在自我說服這可能是一種隱喻。

想太多。

譯者茂呂美耶小姐說,這本書當時是以國高中生為對象,算是現在所謂的「輕小說」--我完全不這麼認為。確實,《彈貓老人歐魯歐拉內》是部輕鬆、奇幻、浪漫走向的小說,但若要與現下大部分的「輕小說」們相比,內裡蘊涵的格局可就差得多了;這樣的一本書,與其給現在某些令人不禁搖頭的國高中生們糟蹋,還不如讓年紀稍長、極需在課業和工作中取得喘息空間的人,從中得到些許心靈撫慰。

《彈貓老人歐魯歐拉內》中,那一連串、甚至橫跨數面的「貓聲」令我印象深刻,初讀時,我一直摸不著頭緒,因為無法將那些文字組成能聽得見的聲音;後來想想,這些文字的出現應該本就不是為了描述「真實」的聲音,而是像黑暗中的「不好的東西」、夢幻般的夢雪蝶、只聞其聲的天竺風鈴草、隨人心化作不同樣貌的雪夜草......,彈貓老人所彈出的聲音,是否也是如此?

夢枕獏的簡潔寫作特色,也在《彈貓老人歐魯歐拉內》中;感覺隨著字句一步步前進,彷彿置身於其中,彷彿自己也在彈奏那三隻嗜酒的可愛貓兒。彈貓的老人,歐魯歐拉內,是個如風般自由自在的老人,在書中的各段故事裡對老人外在形象的描述,都令人感到十分溫暖;即使故事中有危難、有陰鬱,但老人的存在也彷彿不只對故事中人、也對讀者下了不可思議的「咒」--不會有事的。

《彈貓老人歐魯歐拉內》裡,沒有老生常談的大道理,沒有讓人熱淚盈眶的感人故事,也沒有引發提筆寫筆記的反射動作的勵志小語--所以,《彈貓老人歐魯歐拉內》是本可以看得很輕鬆、無須一字一句琢磨其意味的書;不需要想太多,就讓歐魯歐拉內和伊魯伊内豆、瑪蕾豆、小芙蓮帶領著,一起在文字構築成的樂色空間中,等待夢雪蝶、聆聽天竺風鈴草、尋找雪夜草,直到獏吞噬了所有的想像,闔上書為止。

笛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或許是胃口被養刁了吧?

在看完宮部美幸的十幾本小說後,再回頭看另一位暢銷作家東野圭吾的小說,除了自然而然地做出比較,應該有所感的故事,也不是那麼有感覺了。

我選的東野圭吾入門作品,是《湖邊凶殺案》。看完之後,我非常地希望是我選錯了入門書,不然我實在沒有動力去看他其他的作品,包括得獎作《嫌疑犯X的獻身》、因電影而頗有名氣的《信》。事實上,《湖邊凶殺案》並不是不好看,而是因為期待而相對產生的失望,實在太大了。

《湖邊凶殺案》講的是一件發生在家長幫孩子舉辦的讀書集訓期間的凶殺案。兇手一開始便挑明,然後眾人協助隱瞞,最後被同樣身陷其中的主角揭發真正的事實,而此書的深意是指向日本升學問題和家族的情感--我想,作者的本意應該更接近後者吧?但對我來說,書中描寫此點的深度僅是隔靴搔癢,缺乏能激發我思考的、同樣也是我所激賞的「矛盾」。

家長掩飾殺人案的動機,是勉強能讓我在讀完後反芻的部分,除此之外便沒有了。整個故事有種難以言喻的單調感,像是遭遇風雨後的蜘蛛網;晶瑩的水珠裝飾著蛛絲好不漂亮,但遠一點看,其實就只是張破得零零落落、蜘蛛不知去向的網,不拍攝有點可惜,要拍又嫌缺漏太多。當然,除去內容,東野圭吾的文筆是不錯的。

或許是因為《湖邊凶殺案》只是一個中篇故事,又或者,作者的功力並未在此書展現吧?

笛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r 12 Mon 2007 11:11
  • 中毒

今天早上把《Level 7》看完了,這是我第9部第10本的宮部美幸的小說。

下班後回宿舍,我把厚度和《模仿犯》上集(臉譜出版)相當的《Level 7》與另外三本已看完的宮部美幸小說,一同收在堅固耐用的郵局小紙箱裡,放在桌子底下。

收納完畢後,我抬頭望向書架--現在手邊未看的宮部美幸作品是《火車》和《幻色江戶曆》,前天才下訂單、正在送貨途中的有5本,星期四才會結束拍賣的有1本。整理了一下腦子裡的書單後,視線轉向一旁的教科書--「該念書了」是個非常好的句子,但它的份量還不足以取代連日盤桓在我腦海裡的「趁還沒開始考試,下一本就先看比較厚的《火車》」;話說開學到現在,我連上課筆記都沒拿出來複習過呢!

不知哪來的瘋念頭,3、4月的早班都由我包辦了,而宮部系列的小說就成了我對抗無聊與瞌睡蟲的最佳良伴。《寂寞獵人》是我在宮部系列中,推理小說類的第一本入門書;當初把這本書加入訂單的動機已不可考,但事後發覺,在當時「地雷書」、日本推理作家充斥的境況下,僅憑簡介便下單的我是十足幸運的。

《寂寞獵人》和一起購買的《魔術的耳語》,像是串通好了似的直擊我的心,加上後來陸續購買的讓我看到想燒書的小說(例:《XX之歌》、《XX號房》...),以及將我對推理小說的期待拉回日本這邊的伊坂幸太郎的《死神的精確度》,「宮部美幸」這個名字已經成了我追蹤清單裡的常駐作家之一(順便一提,《白佛》的作者辻(tsuji)仁成已在剔除的危險邊緣)。

到這裡為止都還沒什麼特別的,但在我接下來讀的宮部美幸最有名的大作《模仿犯》,成了令我毫不猶豫掏出壓歲錢買下十數本宮部系列小說的最有力推手後,我想我真的中毒了--那是比《陰陽師》系列還恐怖的「宮部美幸」毒。

《模仿犯》的許多書評都深得我心,尤其令我贊同的就是「多線進行但不會令角色們的背景故事讓讀者感到過度冗長或敷衍了事,更不會有『角色雷同』的情況」,一部小說裡有四十幾個出場人物,居然還能描寫得各有特色與個性,但在各線聚合時卻不會有不協調感或異常突出感,如此功力實是令人嘆為觀止。在《模仿犯》之後,有電影式步調的《逮捕史瑞克》則是讓我開始想把她的作品一字排開來膜拜--在宮部美幸之前,同一位作家的書我看到4部(例:射鵰4本算1部)就已經是極限了,連金庸都只有射鵰、神鵰兩部有完整看完過,但《逮捕史瑞克》卻讓我欲罷不能地想再看其他的作品,到現在第9部第10本的《Level 7》都還看不膩,可說是完全上癮了。

今年4月,《完美的藍天》和《連作夢也沒想到》就要出版了,我期待著將它們抓進購物車的那一天。

笛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想我懂,他所謂的「更上一層的寂寞」。


藤井樹是啥鬼?在我翻開《寂寞之歌》,看到封面摺頁上的作者介紹前,我什麼都不知道。買書多半靠感覺的結果就是這樣好笑。而且在我看過了介紹(尤其是那串作品)後,我也知道了為何我會真的把這個作者當成日本人--我很少看網路小說的,就算它出了實體書也一樣,無怪乎我不認得作者的大名啊!

《寂寞之歌》我很快便看完了,快到不想去重新看清楚那些漂亮的詩化文句;因為我下意識地排斥漂亮得如詩如畫的詞語,所以讓我感覺深刻的,絕不是那些不出現則已、一出現就一大篇的灰色印刷字。一頁一頁翻著,他在說故事,而我喜歡聽故事;他把故事用放大鏡放大了,讓我可以看得清楚明白而不致睡著、思緒紊亂--至於感想,我無法抱著書嚷嚷著好棒好喜歡,也無法把它掛在嘴邊向人推薦,甚至洋洋灑灑寫出一篇文情並茂的感想文。寂寞能這樣說出來,就不寂寞了。

他的寂寞和我的不一樣,不是生物學上的變種,只是不一樣;當然,這沒什麼特別的,每個人本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方式。不過,他能看著他的寂寞,但我見了我的它,要嘛扭頭便走,不然就裝做不認識、當它不存在;真的沒辦法了,就直接稀釋再稀釋--打死也不能讓除了我之外的人看到。這個連自己也覺得無聊的逞強,造成了我所懂的,他所謂的「更上一層的寂寞」。

如果有人問我《寂寞之歌》這本書好不好,我想我會說:我借你,你自己看,不用買了。

笛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還是覺得這首歌的歌詞...很怪 =_="

===================================================
【詩人的眼淚】
作詞:林利南 作曲:游鴻明 編曲:涂惠源

春色轉呀 夜色轉呀 玉郎不還家
真叫人心啊 夢啊 魂啊 逐楊花

春花秋月 小樓昨夜 往事知多少
心裡面想啊 飛啊 輕啊 細如髮
新愁年年有 惆悵還依舊 只是朱顏瘦

天空飄著雪 詩人的淚 兩者都太悲都太美
因為愛情化作冰冷白雪結晶 破碎

天空飄著雪 詩人的淚 手提金履鞋步香階
都是不被祝福還是願意背負原罪 願意為愛獨憔悴

===================================================


如果我沒記錯,歌詞裡提到的字句,都是出自李煜(李後主)和顧瓊填的「詞」
所以這首歌應該是「詞人」的眼淚才對吧!=_="

另外,依據游鴻明自己的說法
這首歌主要講的是"不被接受的愛情",這裡的"愛情",偏男女情愛
但是,第二段裡的「春花秋月 小樓昨夜 往事知多少」
原詞的本意是李煜想念故國,講的是"國愁",和「男女情愛」完全扯不上關係

雖然跟顧瓊不熟,但看原詞的表面意義,確實是符合歌中那段欲表達的意境
然而,我不懂的是
顧瓊填詞的內容明明就是講"女人的苦等與思念之情"
和歌詞主旨及後半段的"不被接受的愛情"有啥關係?

總而言之,這首歌的歌詞讓我有種作詞者很偷懶的感覺....
要說他是斷章取義也就罷了,連"取義"都亂取才真的叫人想撞牆
--
啊啊,要不是歌詞很讓我無言,"不認真"地聽一聽其實還不錯的

笛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狼圖騰》的震撼之後,出於好奇,我又看了《藏獒》
若將《狼圖騰》比做是狼的紀錄片
那《藏獒》或許可算是以西藏獒犬為重點的動物小說

《狼圖騰》我只看了一半,所以就只從我看到的部份做比較了
這兩本書,一是說狼,一是說狗
雖然地點不同,但兩者就如同在草原是宿敵般,互相較勁敵視
就我個人而言,我是喜歡《狼圖騰》的

前面我說過,《狼圖騰》就像是狼的紀錄片,而《藏獒》只能是動物小說
《狼圖騰》是以小說的形式來跟隨一個迷上狼的知青的腳步
逐步探討狼對蒙古,甚至中國文化的影響與檢討
在書中,對狼是好奇,是敬畏,也是讚賞
其中又不失一般非草原人會有的責難與不解
即使以草原狼為主角,也不會因此完全貶低草原狗,甚至多有讚許
讚賞狼對草原有正面貢獻,同時也不會隱瞞狼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姑且不論作者對歷史的偏激觀點
我覺得《狼圖騰》基本上是站在第三者、中立角度看事情的

反觀《藏獒》,此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它對狼一面倒的批評貶低
會說它是動物小說,則是因為書中對藏獒有太多的擬人化與神化
相較於《狼圖騰》,精采度是夠了,但總覺得不切實際
看《狼圖騰》時,我會覺得自己真的在跟著主角走,精神彷彿能同步
看《藏獒》時,我會很清楚地認為這是一個人和藏獒的「神話」故事
在《狼圖騰》裡看到狼群撲殺軍馬的敘述,我可以想像那是如何的刺激慘烈
在《藏獒》裡看到岡日森格對戰飲血王黨項羅剎,我只能看著文字慢慢讀過

或許是寫作風格,或許是我的個人偏好
但無論如何,我還是喜歡《狼圖騰》帶來的感動

笛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夢枕獏新作--《陰陽師》系列第一部長篇小說《生成姬》
我花了半天的時間,斷斷續續地看完了它

比起《沙門空海》,我還是喜歡《陰陽師》系列
《生成姬》,是改寫自短篇版《三腳鐵環》的,此系列的第一部長篇作品
除了將《三腳鐵環》故事的來龍去脈作了更完整的交代與鋪陳
也介紹了兩位主角--安倍晴明與源博雅的來歷及小故事
令我像是在看一部全新的故事般,完全不會感到枯索乏味

《生成姬》裡,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源博雅這個人
雖然只是藉由文字來認識
但源博雅此人,真的就像晴明常說的「好漢子」
不是欣賞,不是同情,不是感動,也不是讚許,總之--
「博雅啊,你真是個好漢子。」

藉由文字,經博雅之口所述說的,也就是連起整個故事的
--博雅和那崛川橋的聽笛女子,徳子姬
從兩人的相識、再逢,到事件的結束
在閱讀的同時,我也想起了電影版《陰陽師》的畫面
戴著三腳鐵環的女子,吹笛的博雅...
劇情不同,意像相同
然而,《生成姬》所傳達的情感,比電影中還要來得深刻、沉重

在前往「受害者」藤原濟時宅邸的路上,與蘆屋道滿談話的前後
博雅內心的掙扎、悔恨、憂傷,讓人不由得鼻酸
晴明的無奈,以及會盡力而為的無言的承諾,可以直接地感受到
當故事最後,讀到博雅不顧危險抱住將成厲鬼的德子姬時
我幾乎屏住了呼吸,緊緊盯著連串文字,絲毫不敢轉開視線
看著德子姬的變化,看著博雅的真情流露
還有晴明,即使那段文字中很少寫到他
相信他和我一樣,也是屏氣凝神地注意著事態的變化
一直到最後傳來了博雅的笛聲...

閱畢,大喘一口氣,突然--
《生成姬》能編成舞台劇,或是電影吧?
我心裡這樣想著,而腦子裡所浮現出的,是最後一幕:

每逢博雅在夜裡吹笛,悄悄出現的生成模樣的德子姬
彼此靜默無言,博雅持續吹笛,她偶爾彈奏懷中琵琶
出現時是生成鬼,而消失時,已是恢復人樣的德子姬
月色下,笛音繚繞,餘韻低迴,香消玉碎...

笛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看了幾本書
除了小川洋子的《博士熱愛的算式》和《婆羅門的埋葬》外
還有Mitch Albom的《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和《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
在閱讀過後,有種心逐漸敞開的感覺


《婆羅門的埋葬》是我第一次接觸的小川洋子的作品
一開始,只是剛好博客來在特價,兼又被封面的圖案和推薦文吸引
在看了作者簡介後,我突然很慶幸自己是先看了這部作品
因為若照簡介中所說,她以前的作品並非我喜歡的類型
如果我看的是她早期的作品,可能我再也不會對這個作者提起興趣
就像夢枕獏一樣--
如果我先看了《鳥葬之山》或《幻獸少年》
就算《陰陽師》再怎麼熱門,我也不會想去看它

《婆羅門的埋葬》是一部平淡中有深情的作品
內容簡而言之,就是一個人和一隻動物短暫的生活記事
沒有明顯的高潮迭起,沒有濃厚黏稠的情感,沒有刺激懸疑的劇情
有的,就是如溫水般的情緒
像是在閒話家常,卻又讓人深刻地感覺到那溶化在字裡行間的感情
「婆羅門」的姿態、「婆羅門」的淘氣、「婆羅門」的沉思
「婆羅門」的尾巴、「婆羅門」的依賴、「婆羅門」的離去
在作者清爽乾淨的筆下,「婆羅門」既普通又不可思議
闔上書頁,閉上眼
「婆羅門」彷彿能在張開眼的瞬間,尾巴甩著甩著,在腳踝邊磨贈

書看完了,但故事仍在繼續著,像小河源源不絕地注入大海


看完了《婆羅門的埋葬》,我立刻到圖書館借了《博士熱愛的算式》
《博士熱愛的算式》,是作者轉變寫作風格的代表作
比起新作品《婆羅門的埋葬》,此書中,人的情緒表達濃了幾分
只有八十分鐘記憶的博士,對數學的情感,數字的奇妙意義...
書中提到了許多的數學,卻讓人看得十分舒服
就像是在聽一個故事,一個數字的故事,一個算式的故事
就像管家說的,博士是很棒的數學老師
彷彿出自本能似的,一組普通的數字在他口中說出,就像一個故事
博士的遭遇讓人難過、遺憾
但不知怎地,又會有"替他難過是種褻瀆"的感覺

在最後一頁,我眼眶紅了,也笑了

看著那張「我的記憶容量只有八十分鐘」的紙條,博士哭了
緊緊抱著江夏的棒球卡,博士的感受,深深地刻劃在我心底


Mitch Albom的《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和《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
說真的,當初只是拿來湊本數而已,由此,我真的對自己感到慶幸
因為這樣的選擇,我擁有了不少好書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還在閱讀中,就先不談了

我很少會主動去看西方的文學作品,原因之一是翻譯的問題
西方的文法在翻成中文後,有時會變得很拗口難讀
最富盛名的《哈利波特》和《魔戒》,就讓我看到頭痛反胃--
並不是內容的問題,而是文字
因此,只要是西方文學,我總是當作候補,甚至不加進考慮之列

而Mitch Albom的這兩本書,讓我很想對翻譯者表達至上的感謝

這兩本書,都是過去和現在交織而成
《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中,流暢地敘說著維修工人艾迪的一生
艾迪一點一點地回溯著過去,重新看著自己
疑惑、排斥、內疚、過去的傷口,每一個改變自己人生的點的真實意義
意外的發生,贖罪與懺悔,什麼才是真實的?感情是真的
在天堂,沒有誰對誰錯的論述
只有人最真摯的情感,以及「原諒」

一個人的一生,影響著許許多多人的生命路程
在天堂,我們會遇見哪五個人呢?




我喜歡看書,看懂得「說故事」的書

笛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學期大學中文寫作的作業之一,為了寫這個,連看了三遍
沒想到這學期的國文課也要看這一部~
是部值得收藏的好片,配樂也很好聽,只可惜在台灣沒發行原聲帶...

  《那山那人那狗》,片名簡單率直,就是深山裡兩個男人和一條狗的故事,而這部電影就如同片名一般單純,卻又真情流露。
  一位在湖南的深山中送了一輩子信的鄉郵員,因為腳疾而被分局長要求退休,並由兒子接下送信的工作。對於兒子的首次出發,老鄉郵員從郵件的檢查到路線千叮嚀萬交代,最後實在放心不下,於是帶著長年跟隨的忠狗,陪著兒子走這一趟。
  父子倆徒步在山林田野間,一開始的坡路讓兒子有些疲累,然而由於父親就在身邊,一句「他不說歇,我就不歇」,顯露了他的不願認輸,以及讓父親放心把這工作交給他的希望;在歇息時的簡短談話中,老鄉郵員透露出他內心的不服老,但兒子卻無法明白父親的堅持。在到達第一個村子時,兒子有些失望,因為在父親的敘述中,他一直以為「鄉郵員」能在偏遠的山中小村受到明顯地重視。在村秘書與父親的對話中,兒子對父親為了這條郵路而受苦,卻又不願接受表揚的想法感到不解。但當兩人在村人的目送下出村時,「他們是來送我爸的,」兒子有點懂了父親的感受,「至少這些鄉親們,肯定會想他的」。
  接著,兩人到了寒婆坳,老鄉郵員叮囑兒子一些額外要注意的事項,並到村中雙目已盲的五婆家,就著五婆的孫子信中的空白信紙,在兒子充滿疑問的注視下開始讀信,讀了幾句後,便讓兒子接手繼續念下去。聽到兒子的聲音,原本靜靜聆聽的五婆忍不住流下淚來,「聽他念信就像孫子說話一樣...」。離開寒婆坳,兒子忍不住質問父親,對於五婆孫子的行為和父親的隱瞞十分不滿。他想起了總是在家等待父親歸來的母親,母親總是不怪父親,就像五婆對她孫子一樣。黃昏時,他們來到了侗族的村落,參加了他們的囍宴。看著兒子與侗族姑娘快樂地跳舞,老鄉郵員想起了年輕時與妻子的見面、迎娶,以及在門邊等待著自己的她。
  過了一夜,出了侗族村落,途中他們看到了公路,兩人起了搭車或依舊走郵路的爭執。又走了一段,到了溪邊,老鄉郵員告訴兒子可以溯溪抄近路,正當他也捲起褲管欲下水時,兒子開口了:「有我在,你就不用再下水了。」「你啊!就享受一回吧!」老鄉郵員聽了,只好停下了動作,看著兒子頂著郵包過溪,接著郵包換成了他。靠在兒子背上,老鄉郵員想起了自己也曾經讓兒子坐在肩頭,而現在,兒子已經能背得動他了,想到這兒,眼淚頓時流了下來;休息時,老鄉郵員主動將煙斗遞給了兒子。兩人一邊烤火一邊聊著,老鄉郵員提到了兒子出生時,妻子寄給他的第一封也是唯一一封信,說他當時高興得把錢都給同事們買酒喝了;聽了這段往事,兒子想起了小時候當他說父親不喜歡自己時母親的責怪,以及過節時,只要父親趕得回來,便會買許多爆竹給他放,「現在想起來,當爸的真不容易。」烤完火,兒子說:「爸,該走了」老鄉郵員登時一愣,因為兒子幾乎很少對他喊一聲「爸」,甚至是在這段郵路上也不曾喊過。
  不久,他們走到了一段刮著大風的山路,拉著陡坡上拋下的繩索攀了上去。在坡上等著父子倆的是名叫轉娃的男孩,聽著轉娃與老鄉郵員的對話,兒子訝異地知道父親曾經滾下山,更感受到這趟郵路的辛苦。路上,老鄉郵員問兒子是不是喜歡那位侗族姑娘,對於兒子「不會娶山裡姑娘」的想法感到不解,兒子解釋說並不是看不起她們,而是怕她們像他母親一樣,離開了山後,一輩子都想家,而且母親曾告訴他,「山裡人住在山裡,就像腳放在鞋子裡面,舒服!」老鄉郵員不禁感慨,妻子跟了他,也等了他一輩子。
  晚上,整理郵件時,兒子告訴父親以後在家裡要注意的事,就像當初老鄉郵員對他的千叮萬囑;老鄉郵員看著挨著自己熟睡的兒子和郵包,笑了。此時,記憶一段段地回溯著:妻子與幼小的兒子、少年時期的兒子、已長成背得動郵包的青年的兒子,在村口的小橋等著他的歸來,三人相偕回家;現在,妻子獨自佇立在橋上,等待著兒子與丈夫,而父子倆也在夕陽中,過了小橋。
  清晨,從夫妻倆的對話中,顯示出了老鄉郵員對兒子的信任;不知是否聽到了這段談話,兒子起了床。將郵包甩上背,在母親略顯無奈的注視下,讓父親送出了門。老鄉郵員默默地看著兒子消失在街角,在中途折回的狗身上推了一把,真正將這鄉郵員的擔子,交付給了兒子。

笛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pr 26 Tue 2005 22:51
  • 小說

看了博尉寫的連載小說後,想起了某位學長寫的短篇
--《刀法無雙劍如霜》,很有趣的短篇武俠小說
前者以線上遊戲為背景,如劇本般充滿對話
後者為傳統的武俠文學,文章短但劇情完整
可看性皆有,期待前者的後續發展

我記得曉嵐說過,她打算在大學四年中寫六部小說
不知她現在進展如何?
現在怎樣我不知道,但以前曉嵐的文筆,我欣賞但不會去學
虛無飄渺的形容詞偶爾幾句還好,多了就令人生厭
小說這種東西,"敘述"仍是佔了很大的部份
如何用簡單的字句描述出多樣的人事物,真的需要一番學習
我想我會喜歡《陰陽師》,有部分原因是夢枕獏那清新流暢的文筆吧!

國中時,可能是看多了金庸的武俠和山岡莊八的歷史小說
我竟興起了寫小說的念頭,之後連老弟也來湊一腳
然而,直到目前為止,它依然停留在所謂的"第一章"
並非寫不出來,而是人的惰性
故事情結一直都在腦中累積,只是懶得寫
反正沒人催,沒有"截稿日"的壓力
我可以自在地追加、改變劇情,享受"創造"和"毀滅"的雙重樂趣
日常生活中偶有所得,也一併加入故事中
等到我動筆時,便發現這個故事已經龐大到讓我不想寫了
就像已決定好電影分鏡,但懶得做中間的連續動畫一樣
現在,電腦裡的某個角落,躺著一篇篇仍未定下題目的斷章
也許有一天,它們會結合成一部完整的小說吧?

笛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為了聽音樂會而翹課...
聽完2個小時的音樂會後,感想很多
但多半不是對表演內容的感想,真是抱歉囉~
因為對這音樂會抱有很大的期待...

就個別社團來說,表現得不錯
但有些部份合起來就顯得怪怪的,感覺好像練習不足
因為有些我沒聽過原曲,所以也不太能肯定地說什麼
但聲音互相"打架"的情況還滿常出現的
如果說本來就是要這樣表演,那就是個人接受度的問題了

說真的,我覺得這次音樂會辦在大禮堂有點不搭
先不論正式性,表演的人少,音量相對低很多,然而大禮堂空間卻又是那麼大...
有幾支麥克風也沒調整得很好,讓某些曲子變得有點虛
如果是在合勤演藝廳,會不會比較好呢?

另外就是我最沒辦法忍受的"效率"問題了...
因為有椅子、譜架、大型樂器,佈場慢是自然的
但有時卻顯然慢得太誇張了,還一邊看單子一邊排...事前準備似乎很不夠
尤其大禮堂裡沒有大布幕,台上的狀況一目瞭然,更是讓人不耐煩

再者,主持人也是一大問題
似乎是因為緊張過度頻頻出錯,時間點也沒抓好
有些社團介紹過於冗長,尤其口琴社的部份像是在打廣告 = ="
介紹曲子時也是...
舉例來說,玉山頌的部份明明就是鋼琴社和合唱團
她偏偏講成鋼琴社和國樂社,還連錯好幾次,實在是...
結論:這個主持人,需要再訓練

在表演內容部份,我的感覺是前半場沒後半場精采
這裡我必須先承認,我比較期待合唱團的表現
要不是因為後半有很多合唱團的表演,我早在中場就回去上課了...
而且比起後半,前半曲目彼此間的關聯性真的很低
之前說過的各社間的不協調感更為明顯
喔,前兩首管樂的自然沒這問題
但總讓人覺得不對勁...因為只有管樂是獨自表演
然而後面的曲子卻幾乎是兩個社團一起演出的

從各社團的表現來看
弦樂、古箏、鋼琴和管樂沒什麼好評論的
國樂除了笛子外,聲音略嫌單薄,應是人不夠的關係
如果沒有solo,實在表現不出特色
口琴大致上還好,但聽後排觀眾說,有些聲部的聲音太小
合唱團這次整體表現都很好,就是肢體語言的部分怪怪的
聲音起伏有,但動作配不太上,有人動有人不動,真的挺怪的
迴聲在最後才出來,而且是"伴奏"的角色,感覺有點可惜...

若要挑出最聽不下去的曲子,我選"葉小釵"
因為對那曲子很熟,所以更覺得國樂和口琴超不協調
拍子常亂掉,在國樂的部份聲音也被鼓蓋掉
而口琴...那樣的聲音實在聽不下去,失去了口琴本身的音色
相對於此,前半的"河邊春夢變奏曲"和後半的曲子都表演得很好

如果真的要打分數的話...
以我自己的觀點來看,大概就是60分勉強及格
以一個"音樂會"來看,恐怕需要好好檢討一番了...期待下次的演出

笛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pr 19 Tue 2005 21:21
  • 閒書

抽出當做書籤的銀狐小卡,闔上書頁
不到半天的時間,我看完了《陰陽師 飛天卷》
等明天考完試後,就可以開始看《鳳凰卷》了
照這樣的速度,應該可以不用把書帶去大專盃
嗯,也許還是會帶去...解悶嘛!

春假期間看了電影《陰陽師二》後
我開始對晴明和博雅這兩個主人翁產生興趣
在電影中,印象最深的不是晴明的舞蹈或博雅的笛聲
而是兩人各具特色的個性、言談、互動和情誼
心底於是有個衝動,想去找原著來看
很想很想知道在原著中是如何用文字描寫這兩個人的
當初看完《霍爾的移動城堡》後,也有同樣的心念
而這次似乎沉迷得更深...
因為不只是書,我連兩部電影的DVD都買下來了

當初,圖書館裡只剩第三部的《付喪神卷》可借
還沒看完半本,我便毅然買下了那6本書
有掙扎過,但沒有很久
像這樣把生活費花在所謂的"閒書"上,並不是第一次
但它們值得,而且物超所值

現在想想,我這學期買的書也實在是不少...
如果我再瘋狂一點,也許再過一陣子
我會把山岡莊八的《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都買下來也說不定

笛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的【知識經濟與職能發展】分組討論,算是我講最多話的一次
雖然每堂課都會有,但並不是每次都能有想法可分享
當遇到沉默的組員時,為了消除那種完全熱絡不起來的尷尬感
便會硬讓自己擠出一些東西來講
而今天正好就是這種情形...

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應是老師後半所提的
" Forging neural Link Process "

以下為簡要的重點:
"訓練不是事件,是過程"
"學習不在於內容,也不在於結構,而是鍛練成神經迴路的過程"

所謂"鍛練成神經迴路的過程",也就是使之真正融會貫通

一個企業培養人才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準備」,也就是資料與師資的匯集、課程的決定之類
第二階段為「訓練」,這就不用多說了
第三階段為最重要、最能真正改善與提升效能,但也最容易被忽略的
--"強化學習效果、潛能開發、持續學習"

此外,還有老師課堂上引用的一句王陽明的話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
"你來看此花時,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每次上完嚴守仁老師的課都很有收穫
我對於經濟其實並沒有多大的興趣(虧我還是經濟系的...唉...)
但仍能從中獲得很多關於自身、思維與探索的哲理

笛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1下午,於寫作中心
吃三明治,喝雜菜玉米濃湯
初嚐威士忌

每次倒1/4紙杯左右,總合約喝了有一個紙杯的量
第一口----從口腔直透喉嚨的辣,感覺很噁心
接下來就還好,在43%的酒精濃度下,別喝多就OK

隱居山林,從小到大的夢想
夢想終歸是夢想,半調子的我
無論怎麼任性,我依然擔負著義務和責任
即使是現在,也只能跟著林大哥做事

生態與人生、三樓天井、蝴蝶步道、L型走廊...
急切地想跟大家分享我們的努力成果,雖然完成度還未達到100%
另一方面,也驚訝於自己的侃侃而談,更體認到所學仍不足
正如老師所說,我也想帶大家去走走
親眼去看,比起憑空想像來得好

下課後,再跟學長要一點威士忌
我不是酒鬼,也不是嘴饞
只是想驗證"喝酒能禦寒"是否合理...事實證明,天氣太冷了

笛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O完推薦文後,赫然發現還有一堆照片未上傳...
照片大部分放在副班代黃涵(Batu)的相簿裡~在我的相簿中有好友連結
以下是推薦文~~

*生態與人生--自然科學 F2F3F4 林南忠*

這堂課是93上學期第一次開的,且有人數限制,所以上學期修課人數較少
之所以會推薦,除了我是班代外,也因為它真的是堂有趣又饒富意義的好課

上學期的課程內容主要為"造園",也就是結合了生態綠化的景觀設計
除了基本知識的講解,如生態工法、多層次生態綠化、濕地型態...
以及多次的校外參觀(鹿橋山莊、寶山國小、尖石鄉的老師家)和活動(賞螢、露營)外,老師也讓我們動手實作,如設計、採集、種植...

而我們的實作舞台即是人社院圖書館外的[L型走廊]
(大家爬上人社院大斜坡時,請注意右手邊那扇有著漂亮設計的木柵欄門)
歡迎大家進去參觀喔!

想修這堂課的同學有幾點要注意

*點名:
因為人少,所以很容易就知道少了誰...
由於課程的關聯性大且很有趣,不建議亂蹺課(蹺了就太可惜啦~)
有時候還要去校外,沒來或遲到的話就直接放鴿子囉~

*考試:
有的,但這學期只有口頭小考,要認出10種植物
其實不難說...經過了多次的採集和種植,很自然就記住了~:p

*報告: 這學期是期末報告一份,內容自由,大方向是要跟課程有關的

笛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國文課看完了電影[小活佛]
大概是因為以前聽多了也看多了
對於片中的"輪迴"概念還滿能理解的

看完影片後,我們回到原來的教室進行討論
這時有人問了一個奇怪的問題
"既然活佛會輪迴轉世,那世界上到底有幾個活佛?"
看到大家一臉茫然,他只好解釋了一下自己的問題
以下是我整理出來的內容(基本上,他越解釋意思越混亂...= =")

"假如我們說A是達摩轉世,然後A又轉世成B"
"達摩是活佛,那我們說A也是活佛,B也是...那到底有幾個活佛?"

一聽懂了他的意思,我不禁暗罵了幾聲
我想,他若不是看不懂電影裡的解釋,就是根本沒在看
這個問題在電影裡,諾布喇嘛已用簡單的比喻解釋得很清楚了

"在西藏,我們認為心與身就像是內容物與容器。"
接著,他將裝滿茶的杯子打破
"杯子已不再是杯子,可是茶呢?"
"依然是茶。"
"在杯中、在桌上、在地板上,它從一個容器流到另一個,但它仍然是茶。就如同死後的心靈,從一個身體轉移到另一個,但是它仍舊是心靈。"
喇嘛並拿起一條揩去茶漬的小毛巾說:"即使在這毛巾上的,也仍然是同樣的茶。"

所以,在那同學的問題中,達摩、A、B都是同一位活佛
換句話說,他們的靈魂相同,只是軀體不同而已

至於世界上有多少活佛,我個人認為是無解
只要悟道,人人都可以是活佛
成為活佛,便能決定是否要輪迴轉世
如果不要便脫出輪迴轉世之道----簡單說,就是世上少了一個活佛

雖然沒什麼興趣,但"輪迴"在佛教確實是很重要的部份
(附註:我是不怎麼信佛的佛教徒...XD)

笛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